ddddd
当前位置:首页 > 魅力武夷
茗饮 ——茶史小札
2016-11-09 09:58:05  来源:闽北日报  责任编辑:陈倩  

 

武夷山茶博园里的“古代斗茶”雕塑 (任智勇 摄)

茶的故乡在中国。我国是最早发现和利用茶叶的国家。种茶、制茶、饮茶有二千多年的历史。在未饮茶之前,“古人夏则饮水,冬则饮汤”。以茶为饮则改变了人们长期以来喝生水的陋习。饮茶既提高了人们的健康水平,也提升人们的生活品质和精神境界。

“茶之为饮,发于神农氏。”陆羽《茶经》将饮茶的时代推断至迷雾般的神农时期。唐宣宗年间撰写的《膳夫经手录》中,就提出了“茶古不闻食之,近晋、宋以降,吴人采其叶煮,是为茗粥” 的不同看法。清代学者顾炎武在其《日知录》中的考据,又是一种新的看法:“自秦人取蜀而后,始有茗饮之事。”吴觉农先生在《茶经述说》中说:“茶由药用时期发展为饮用时期,是在战国或秦代以后。”

秦汉以前,茶以食用、药用为主而被运用。考古学家最近发现,汉景帝墓所出土的茶叶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中国古代皇室好饮茶的历史至少可以追溯到2150年前。两汉至魏晋时期,饮茶作为一种生活方式被上流社会认同,并赋予了精神内涵。西汉末年,饮茶已经是很普遍的事情。那时一位叫王褒的四川士大夫买了一位僮仆,他写下一篇《僮约》,规定仆人要做的工作中就有一项,要求他去“武阳买茶” ,无意中留下彼时彼地已经出现了茶叶市场的文字记载。

六朝之前,茶的生产和饮用,在我国南方已有一定发展,而北方饮者还不多。北魏人不习惯饮茶,而好奶酪,对茶多有鄙视,戏称茶为酪奴,即“奶酪的奴婢”。 三国魏晋以后,渐行饮茶,其初不习饮者,戏称为“水厄”。刘义庆 《世说新语》:“晋司徒王蒙好饮茶,人至辄命饮之,士大夫皆患之。每欲候蒙,必云:‘今日有水厄。’”

唐朝统一南北,饮茶风气遂大发达。到了盛唐时期,茶馆、茶宴、茶会、茶诗大量出现,中国茶文化到达鼎盛时期。陆羽《茶经》问世,具有非同一般的划时代的意义。《茶经》为茶著书立说,是中国也是世界最早的研究茶的专著。《茶经》将茶的性状、品质、产地、种植、采制加工、烹饮方法及茶器用具等皆尽论及。在陆羽之前,我国对制茶方法、茶具设置、品饮艺术,都不够重视。“自从陆羽生人间,人间相学事春茶。”《茶经》出现之后,茶作为产业而独立出来,对茶叶生产、茶具和品饮也日益讲究和规范起来。

唐煮、宋点、明泡,是中国饮茶方式经历的三大阶段。宋代是古代茶艺走向繁荣和巅峰的时期。宋点尤具特色,是历史文化的代表。点茶,即将团茶研成细末,放入茶盏,沏入初沸的开水,片刻后便可饮用。宋人用点茶的方式喝茶,亦用来 “斗茶”。 在点茶的基础上,又玩出“分茶”新花样——茶道专家在运用茶筅击拂时,使得茶面泛起的泡沫幻化成花鸟、山川等形象来。宋代斗茶助推饮茶大为普及,促使饮茶变得风雅而有趣。

茶早在唐代首先传入日本,后又传到印度和中亚地区。茶叶是17世纪初由葡萄牙人引到欧洲的。当茶传到西方,英国人不知如何吃法,用水煮沸后,居然倒出茶汁,先吃那茶叶渣子,且咂咂舌头说:“好是好,可惜苦些。”这是从杨绛女士的文章中读到的。

英国的茶叶起初是东印度公司从厦门引进的。1677年,共进口了五千磅。17世纪40年代,英人在印度殖民地开始种茶叶。17世纪中叶,英国上流社会己有了饮茶的习惯。从二次大战的配给,最能看出茶在英国人生活中的重要性。英国生活物资大都靠船队运进。船队只能确保绝对必需品的运输。在如此艰难的情况下,居民每月的配给还包括茶叶一包。至清朝,茶叶已成为充实和丰富西方文明不可或缺的重要物资。因此,茶在欧美一带,被认为是“东方赐于西方的最好的礼物” 。

如今,茶饮已发展为举世之饮。全世界有160多个国家20多亿人在喝茶。梁实秋曾说,西方文化是咖啡文化,东方文化是茶文化。世界三大饮料,如果用文化含量衡量,我们可以自信地说,中国的茶叶最有文化。□ 李德富

相关阅读
[更多]武夷资讯
[更多]专题报道
[更多]一带一路
[更多]清新武夷
[更多]魅力武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