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dddd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武夷
一片叶子变金子
2017-09-27 11:20:08  来源:闽北日报  责任编辑:王俊杰  

武夷山是乌龙茶、红茶的发源地,是中国的茶文化艺术之乡。和旅游一样,茶业是拉动武夷山经济发展的两辆马车之一。万集和从小就生长在这个茶乡,和茶叶结下了不解之缘。

穿着朴素,每天穿梭于不同茶园间,已经是武夷山市农业局副主任科员万集和的生活常态。1987年,他毕业于福建农林大学园艺系茶叶专业。1999年,成为南平市第一批科技特派员,经过双向选择,武夷山农办的“牵手”,又开始了与茶为伴的人生新篇章。在这18年里,他一直辗转在乡、村和农场,直接或间接从事茶叶科技推广工作,为武夷山市茶叶种植提供全方位的技术指导和服务,实现与茶农的“无缝对接”。

21日,武夷山生态有机茶(星村大坪洲)示范基地内,一垄垄修剪整齐的茶树顺着山势绵延开去,满目翠绿,难见秋意。茶树间,粘虫板、太阳能诱虫灯随处可见。这个“有机样板茶园”,就是万集和在武夷山市永生茶业有限公司当科技特派员时参与打造的。

万集和介绍,大坪洲位于九曲溪上游,曾是流域内最大的荒滩洲地。每至汛期,涨起来的溪水都会冲刷这片土地,将附近居民倾倒的垃圾冲到下游,严重影响生态环境。

2003年,武夷山市对大坪洲开始治理,确定了“以茶养洲、修复生态”的治理模式。永生茶业开始实施大坪洲千亩荒滩开发种茶,建设生态旅游观赏茶园计划。万集和指导新垦茶园实施喷灌技术,有效控制茶园的湿度、温度,还由于喷灌所产生的雾化效果,使茶叶的品质和产量大幅提高;套种经济绿肥,改善土壤性状,减少水土流失,提高土壤的有机养分,增强茶树的抗逆性,改善茶园生态环境。

生态“毒瘤”切除了,昔日的荒滩变成郁郁葱葱的茶园,高标准的茶叶种植技术不仅让大坪洲茶园产生了超预期的效益,还让这里成为全国生态农业观光示范区、中国武夷岩茶生态旅游大观园、省级科技特派员创业基地和福建农林大科教基地。

“作为一名科级特派员,我要为所在企业提供技术上的帮助,还要把先进技术推广到全市,让更多的茶农受益。”万集和坚定地说。

大红袍是武夷茶的杰出代表,跻身“中国十大名茶”之列。但大红袍生产栽培和加工品质参差不齐,科技含量还有很大的提高潜力,实施武夷岩茶大红袍标准化生产势在必行。2013年,经过前期的研究和准备,万集和主导“武夷岩茶(大红袍)生产栽培及自动化加工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项目组还发明专利“茶叶做青机自动控制系统”、“一种武夷岩茶专用肥及其制作方法”,项目获得2014年度南平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

他协助企业引进的大红袍加工生产机械工艺流水线,实现萎凋、做青、炒茶、揉捻、烘干、色选、匀堆、包装等多道工序自动化生产,各种工艺中的参数得到优化。“大红袍加工工艺流水线标准化生产,可谓是‘茶叶加工的第二次革命’。” 万集和介绍,加工生产机械流水线降低茶叶加工对自然气候和经验操作的依赖性,提高茶叶质量和效益,保障产品品质稳定,还可大大减少劳动力投入,降低生产成本。一条自动化生产线在运行时仅需4~6名技术工人操作,比传统的单机生产减少10多人。

武夷岩茶的种植是武夷山市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农业增收的一条重要途径,其中水仙、肉桂等常见品种占据市场的主导地位。经过研究,他了解到,金牡丹、黄玫瑰茶树属早生种,春茶萌芽期与开采期均比水仙、肉桂早,抗性强,产量高,非常适合武夷山的气候、地理条件。

相关阅读
[更多]武夷资讯
[更多]专题报道
[更多]一带一路
[更多]清新武夷
[更多]魅力武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