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dddd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武夷
白玉蟾痴坐武夷山
2017-10-12 09:15:20  来源:武夷山新闻网  责任编辑:王俊杰  

在中国道教史上,白玉蟾可以说是罕有的天才人物。他不仅是南宗金丹派的实际创立者,同时也是南宋文坛上彪炳一时的奇才。无论在道教理论与实践方面,还是诗文书画领域,都达到相当的高度,从而对中国文化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他一生云游,踪迹遍布江南,而对他最有意义的地方,则是武夷山。

云游入山

白玉蟾第一次到武夷山时,是一个十几岁的少年。衣衫蓝缕,蓬头垢面,打着赤脚,形象极为狼狈。关于这次的云游,白玉蟾若干年后在《云游歌》中有过相当具体的描述:

身上衣裳典卖尽,路上何曾见一人。初到孤村宿孤馆,只有随身一柄伞。

囊中尚有三两文,行得艰辛脚无力。满身瘙痒都生虱,茫然到此赤条条。

思欲归乡归未得,争奈旬余守肚饥。炎炎畏日正烧空,不堪赤脚走途中。

一块肉山流出水,岂曾有扇可摇风。黄昏四顾泪珠流,无笠无蓑愁不愁。

偎傍茅檐待天晓,村翁不许住檐头。……

白玉蟾原姓葛,名长庚,祖籍福建闽清。祖父考取功名后,即往海南琼州任教职。后因祖父、父亲均逝,母亲改适白姓人家,故改姓名。白家亦是书香门第,这样的家庭环境,使得白玉蟾从小就受到良好文化教育,再加他个人的聪颖天份,七、八岁就能背诵儒家六经,算得上是“神童”。十岁时,前往广州应童子试,取得优异成绩。为了测试他的才学,考官额外要求他以“织机”为题作一首诗,白玉蟾不假思索,脱口而出:

大地山河作织机,百花如锦柳如丝;虚空白处做一匹,日月双梭天外飞。

此诗气魄宏大,锋芒毕露,让人难以相信出自一个孩童之口。考官大概是个保守的冬烘先生,当场将他刷了下来。原本恃才傲物,对考试抱很大期望的白玉蟾,受到极大打击。自此不再留意功名仕途,转而云游江湖,求仙问道。

宋代延续唐代游侠之风,民间好讼,且好斗轻死。所讼之事多为冤曲之事,或者贫者为富者兼并,或者弱者为强者所害,或者愚者为智者所败,横祸飞来,逼人已甚,官府腐败,无处鸣不平,只得寻求剑侠帮助。因落第而心有不满的白玉蟾,毕竟年少气盛,对世道与仙道的理解并不深刻,曾花了不少精力去学习剑术。可以想见,他最初所求的仙是“侠仙”。

剑法年来久不传,年来剑侠亦无闻。一从袖里青蛇去,君山洞庭空水云。

逸人习剑得其诀,时见岩前青石裂。何如把此入深番,为国沥尽匈奴血。《习剑》在一些有关白玉蟾的记载中,曾经提到他“任侠杀人”一事。然而究竟为何杀人,所杀者是谁,并没有详细的记录。只说到当时在江湖引起很大反响,而他为了逃避官府追捕,不得不隐名埋名,到处云游,形同乞丐。

白玉蟾云游到建宁府所辖的武夷山时,那些道观道士见他又脏又臭,又没有道士度牒,将他拒之门外,也就是必然之事了。

相关阅读
[更多]武夷资讯
[更多]专题报道
[更多]一带一路
[更多]清新武夷
[更多]魅力武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