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四面青山环抱、空气清新的黄村,只见村中郁郁葱葱的树木、干净整洁的路面、错落有致的房屋,清澈见底的九曲溪从村旁流过……好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画面。昔日黄村处处裸露山体,一场阵雨下九曲溪里的水就好像黄泥水一样的情景已成历史。 在茶企品茶室,村支书黄正华端起一杯浓香的岩茶,给记者讲述起福建省武夷山黄村的茶山从无序开垦到建设生态茶园,自觉进行生态保护的故事。 利益驱使下无序开山种茶 导致水土流失严重 “在2000年的时候,武夷山茶叶还没什么名气,村民基本没人种茶。我记得很清楚,黄正华书记那时刚刚当选上村主任,有一天晚上到我家里,宣传市政府鼓励种茶的政策,正是在他的鼓励下我才开始了做茶之路。”村民叶发友告诉记者。 上个世纪90年代,武夷岩茶的利润还很低。2005年之前,当地政府通过每亩补贴400元钱鼓励农民种茶。随着一系列市场运作,武夷岩茶的价格一路走高。巨大利益的驱使下,茶农们开始盲目地扩大生产,甚至未经批准违规开山种茶。在黄村,不少生态林被违规开垦成了茶园。一亩林地大约有300棵树,通常会被砍掉1/3的树来种茶。茶农们除了直接砍掉树木外,有的还将树皮剥去,让它慢慢枯死。 茶树涵养水土的能力,远不及原本生长在这里的乔木阔叶林。当时只要下一阵雨,九曲溪里的水就好像黄泥水一样。违规开山种茶让武夷山的青山遭到了破坏,引发人们对生态环境的担忧。以涵养水土能力下降为代价换来的这些“剃头山茶园”,真的还能种出好茶吗?不仅茶叶品质有所下降,更糟糕的是,茶树失去了原本的自然环境保护。如果对茶农的行为不加以控制,九曲溪上游水土会严重流失,水将不再清,环境不再好,茶叶的品质自然也将受到影响。 限制开垦茶山, 好生态种出了好茶 生态环境的破坏也引起了当地政府的担忧,2008年开始,武夷山市政府相继出台政策限制开垦茶山;2013年开始全面禁止新开茶园;2014年,武夷山林业部门通过卫星地图查找出违规茶山的坐标,再辅以人工实地勘察,全面对违规茶山进行清理整治。 地处九曲溪上游的星村镇黄村,就是茶山整治最早开始的地区。在这次整治中,黄村整整忙了一个月,将境内违规开垦的1400多亩茶树全部拔除,种上阔叶树苗,有效地保护了九曲溪上游的生态环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