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dddd
当前位置:首页 > 朱子之路
方彦寿:朱子理学的形成与历史地位
2018-01-17 09:50:29  来源:中国朱子网  责任编辑:王俊杰  

“阙里诸孙圣代英,作官去拜四先生”(《翠屏集》卷二《送孔伯逊延平录事》),这是元代福建古田理学家张以宁的诗。孔子的后裔孔伯逊到延平路(今福建南平)做官,张以宁写了这首诗为他践行。意思是说,孔子后辈子孙中,英才辈出,孔伯逊作为其中的一员,有幸成为“四先生”故里的父母官。张以宁希望,孔氏到任的第一件事,就是要去当地的先贤祠参拜这四位先生。“四先生”是谁?为何参拜他们,成了当地父母官的首要之务?

四先生即理学史上著名的“延平四贤”——杨时(1054—1135年)、罗从彦(1072-1135年)、李侗(1093一1163)和朱熹(1130—1200)。由于杨、罗、李三位都是南剑州(元代称延平路、明代为延平府)人。其中,杨时是将乐县人, 罗从彦是沙县人,李侗是剑浦县(今延平区)人,故又被称为“南剑三先生”;而朱熹,祖籍虽为徽州婺源,出生地却是南剑州的尤溪县,故与延平也有密切的关系。在学术传承上,四先生是一脉相承的师生关系。“南剑三先生”先后致力于二程洛学的阐发和传播,为其后继者朱熹开创“闽学”,集理学思想之大成,奠定了基础,架设了由洛(二程洛学)至闽(朱熹闽学)的桥梁。

从大的方面来说,中华传统儒学经历了孔孟原始儒学,和两宋程朱新儒学(理学)两个大的发展阶段。春秋末年,孔子所创立的儒家学说,奠定了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理论基石,既是中华传统文化发展的主流,也是朱子理学的源头。故当代著名思想史专家蔡尚思先生(1905—2008)有诗说:“东周出孔丘,南宋有朱熹。中国古文化,泰山与武夷。”泰山和武夷山,因为孔子和朱子,分别成为代表中国传统文化高峰的两座历史文化名山;名人名山,相互辉映,孔子和朱子,则分别成为远古和近古中国传统文化的两个标志性的人物。

孔子所创立的原始儒学延至宋代,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产生了理学,又称新儒学。所谓“新”,是指在理论形态上与传统儒学相比,有其重要的创新之处。以朱子理学为代表的新儒学,是在孔孟原始儒学为主体的基础上,吸收了佛教、道教,和历代众多思想家尤其是同时代的思想家的某些思想资料而发展起来的。

[更多]武夷资讯
[更多]专题报道
[更多]一带一路
[更多]清新武夷
[更多]魅力武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