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dddd
当前位置:首页 > 朱子之路
朱教授讲朱子|为人处世(1)
2018-06-06 10:16:59  来源:武夷山新闻网  责任编辑:王俊杰  

学者须要有廉隅墙壁,便可担负得大事去。(《语类》卷一三)

人须是有廉耻。孟子曰:“耻之于人大矣!”耻便是羞恶之心。人有耻,则能有所不为。今有一样人,不能安贫,其气销屈,以致立脚不住,不知廉耻,亦何所不至?(《语类》卷一三)

“廉”“隅”都是指棱角,比喻人方正、刚直。“墙壁”,比喻明确界限并能够担当。“廉耻”,就是有羞恶之心。

朱子认为,一个人必须要有这些品行和操守,才能担得起大任。一个人只有具备羞恶之心,他才有底线,才会懂得哪些事情是不能做的。他说,有一些人不能安于贫困,把自己的正气都销蚀殆尽,结果就站不稳立场,犯了错误。一个人,如果不知廉耻,他还有什么事情不敢做的呢?

弘,宽广也。毅,强忍也。非弘不能胜其重,非毅无以致其远。(《论语集注》卷四)

曾子说:“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朱子解释说,“弘”,就是宽宏、广大的胸怀;“毅”,就是刚强、坚韧的意志。没有宽宏、广大的胸怀,就不可能承担重任;没有刚强、坚韧的意志,就不可能坚持到底。

孟子谓“舍生取义”,又云“志士不忘在沟壑,勇士不忘丧其元”。学者须是于此处见得定,临利害时,便将自家斩剉了,也须壁立万仞始得。而今人有小利害,便生计较,说道恁地死非正命,如何得?(《语类》卷五八)

孟子说:“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身而取义也。”这是说,当生命和道义发生冲突,必须二选一的时候,正确的抉择是“舍生取义”。孟子又说:“志士不忘在沟壑,勇士不忘丧其元。”这是说,仁人志士为了道义,就是死无葬身之地也在所不惜;勇敢的战士为了战斗的胜利,就是丢了自己的头颅(元)也在所不辞。

朱子说,读书人就应该在这些地方把握得住自己。面临大是大非,面临生死考验,就算是被斩杀,粉身碎骨,也要做到像高耸入云的大山那样傲然屹立,毫不动摇。可是现在有些人为了一点小小的利害,就斤斤计较,这些人怎么可能为了正义而献出生命呢?

盖观人不于其所勉,而于其所忽,然后可以见其所安之实也。(《孟子集注》卷一四)

孟子说:“好名之人,能让千乘之国;苟非其人,箪食豆羹见于色。”

朱子解释说,那些喜好名声的人,掩饰真情以博求美誉(矫情干誉),所以能把千乘大国都让给别人。但是如果他并不是一个真正能看轻荣华富贵的人,那么,就是一篮米饭,一碗豆羹,他也会表露在脸上。

所以朱子说,观察一个人,不能看他努力想做的事情,而要看他所忽略的事情,这样才能看到一个真实的他。

圆而不方则谲诈,方而不圆则执而不通。志不大则卑陋,心不小则狂妄。(《语类》卷九五)

唐代的医圣孙思邈说过这样一句话:“胆欲大而心欲小,智欲圆而行欲方。”宋代理学的创始人二程兄弟非常喜欢这句话。后来朱子、吕祖谦把这句话编入了《近思录》。

有一次学生问朱子,如何理解这句话。朱子回答他说:“圆”是讲要善于通融和随机应变,但这决不意味着放弃原则,原则就是“方”。而放弃了原则的“圆”,就是圆滑和诡诈了。反过来,如果只知道原则(方)而不知道通融和变化(圆),那就会固执、僵化而不通达。一个人如果没有远大的志向,就会变得卑微和庸俗;而如果心志大而无当,就会导致狂妄。

 

[更多]武夷资讯
[更多]专题报道
[更多]一带一路
[更多]清新武夷
[更多]魅力武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