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dddd
当前位置:首页 > 朱子之路
朱教授讲朱子|为人处世(2)
2018-06-08 09:57:22  来源:武夷山新闻网  责任编辑:王俊杰  

事至于过当,便是伪。(《语类》卷一三)

什么是虚伪?把事情做过头,就是虚伪。把话讲过头是说谎,把好话讲过头是奉承;把事情做过头是作秀,把好事做过头是欺妄。

事有不当耐者,岂可全学耐事?(《语类》卷一三)

学耐事,其弊至于苟贱不廉。(《语类》卷一三)

耻,有当忍者,有不当忍者。(《语类》卷一三)

所谓“耐事”,就是容忍、迁就、退让。

一般来说,这些当然是好的品行。但是朱子认为,并不是所有的事都应该忍,应该“耐”,遇到大是大非、原则问题,就不能“耐事”。所以他说,如果一味地不分是非地学“耐事”,就会使人变得卑鄙下贱,没有骨气。

他说,对待“羞耻”也是一样,人受到羞辱,有时候应该忍让,有时则不能。什么时候该忍,什么时候不该忍?这就有一个是非原则在里面。

贫贱不能如愿,此固分也。富贵之极,可以无所不为,然亦有限制裁节,又当安之于理。(《语类》卷六一)

人在贫贱时,事事都不能如愿,这是命定的。人如果富贵到了极致,可以任性到没有办不成的事。但是,决不能没有限制和约束,还是得按照道理、规矩(天理)来行事。

人之所以易其言者,以其不知空言无实之可耻也。若耻,则自是力于行,而言之出也不敢易矣。这个只在耻上。(《语类》卷二七)

《论语·里仁》记述了孔子的一段话:“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意思是说古人不轻易讲话,因为讲了话就一定要做到,讲了话却做不到,是一件可耻的事情。

朱子在解释这段话时说:“言古者,以见今之不然。”就是说,现在的人已经不这样要求自己了。又说:“逮,及也。行不及言,可耻之甚。”就是说,“逮”的意思就是及,即达到、做到。讲一套,做一套,或者讲过的话却做不到,这是最可耻的。朱子说的“易其言”,“易”是轻易的易,就是随便讲话,不负责任,也即“空言”。朱子认为犯这种错误的原因就在于“不知耻”。如果人懂得什么是羞耻,他就不会讲空话,而会努力去兑现(力行)自己的话语了。

未有忠而不信,未有信而不忠者。“尽己之谓忠,以实之谓信。”(《语类》卷二一)

“忠”和“信”是一个事物的两面。“忠”,就是“尽己”,也即竭尽自己之所思、所有、所能而不留余地。“信”,就是“以实”,即把忠用在实际的行动中。一个是发自于内心,一个是体现在行动。所以,从来就不会有尽忠而不讲信用的人,也不会有守信用却不尽忠的人。

会做事底人,必先度事势,有必可做之理,方去做。不能,则谨守常法。(《语类》卷一八)

善于处理事务的人,一定是先审时度势,看到此事必须做、可以做,才去做。如果时势不允许,那就只能谨守常规。

 

[更多]武夷资讯
[更多]专题报道
[更多]一带一路
[更多]清新武夷
[更多]魅力武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