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dddd
当前位置:首页 > 万里茶道
陈国代:朱子与茶文化(中)
2018-06-19 10:07:52  来源:武夷山新闻网  责任编辑:王俊杰  

二、推动贸易,物质互通有无,降低流通阻力。

自从神农尝百草,发现南方嘉木之茶具有治疗疾病的药用价值以来,后人不断验证,总结出茶具有清头目,除烦渴,化痰,消食,利尿,解毒等功能。用于主治头痛,目昏,多睡善寐,心烦口渴,食积痰滞等。茶从药用发展到日常消费,得益于茶叶制作工艺的不断改良,和家境富庶者的消费引领。由于中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各地所产不尽相同,需要行商坐贾的贸易,将主产于南方的茶叶,源源不断地运往牧区贸易,以换健硕的马匹等。茶马对易,是物质互通有无的典型例子。

1、茶叶交易。朱熹和吕祖谦与茶商往来,通过来武夷山买茶人传递书信,同时获知一些行情。一次,朱熹告诉吕祖谦:“买茶人书尚未领”(朱熹:《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卷33《答吕伯恭书17》,第1437页),“前时湖州买茶人回,曾附书”(朱熹:《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卷33《答吕伯恭书18》,第1438页)。朱熹提到湖州买茶人来武夷山下贩运茶叶,还提到台州有蒋三乙等人开茶店(朱熹:《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卷19《按唐仲友第四状》,第851页),说明浙江经济相对活跃,行商坐贾在茶叶交易中发挥作用。但宋代茶叶不可以自由贸易,因国家设立专门机构,制订较为严格茶禁条法,委派官员对茶叶实施专卖,以保证财政收入。茶农要种植生产茶叶,得向政府交租。商人想做茶叶生意,必须首先到国家所设榷货务机构去交钱买茶引。榷货务负责收钱,收到钱以后开具提货单,商人凭提货单到指定产茶区管辖机构提货,并在规定区域销售。福建路有转运司,兼管茶叶收购、买卖与运输任务。上面提到湖州买茶人,便是持茶引到福建转运司仓库去提货,而不是在茶产区向茶场购买。宋朝茶叶交易,分为官鬻与通商。由国家机构对金、夏进行茶叶贸易者,边贸管控很严,“诏京西、湖北商人以牛马负茶出境者罪死。”(脱脱等:《宋史》卷35,第668页)“凡市马于四夷,率以茶易之。”(脱脱等:《宋史》卷167,第3969页)因为食肉饮酪者要借住茶帮助消化,故看重茶叶,且用量大。朝廷对境内茶叶交易有严格规定,主要由巡检司巡捉私茶交易等,但茶农与茶商冒险私贩茶叶,有利可图,总是难以禁绝。隆兴元年(1163),朱熹给福建路转运判官陈弥作书信提出:“使埕户客人自为贸易而官封之”(朱熹:《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卷24《答陈漕论盐法书》,第1080页),即在官府指导下,让盐户与盐商贸易。这种构想,就是积极主张开放境内市场,便于贸易,惠及百姓,而达到公私互利共赢,茶贸易可借此做法,适度进行。

2、茶法积弊。茶之有税,始于唐德宗贞元九年(793)春正月癸卯。当时规定,“天下所出竹、木、茶、漆,皆十一税之,以充常平本。”(刘昫等:《旧唐书》卷49,中华书局,1975年版,第2125页)后来,逐渐加税,居高不下,日久成弊,特别是采取榷茶,利归于官,扰及于民,催生茶寇。南宋茶农交不起茶租钱,官吏完不成硬性指标,便常采取强制刑罚,如“金川民千余家,以负茶租逮系笞箠十余年,不得释”(朱熹:《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卷92《通判恭州江君墓志铭》,第4262页),有的地方茶农秉性刚介,不能忍受,被迫闹事,甚至起义,如淳熙元年(1174)赖文政沦为“茶寇”,从湖北起事,波及湖南、江西、广东,影响甚大。次年闰九月,“辛弃疾诱赖文政杀之,茶寇平。”(脱脱等:《宋史》卷34,第660页)李椿亲历其事,“事平,请于朝,岁分卒戍产茶处,盗以益衰。”李椿在朝言:“茶商买劵于官而复市茶于园户,与盐商买劵而即受盐于官者殊科。今一其贾,是以茶商独困而私贩多,岁额不敷而民被扰,甚则斗夺攻劫为群盗,前日之事亦可验矣。请损其直以便事。”然而,“执政滋不悦,沮公茶议,使不得行。”(朱熹:《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卷94《敷文阁直学士李公墓志铭》,第4327页)乾道间,宋若水调龙州仁寿县主簿,监永康军青城县味江镇税,兼合同场,“先时茶禁甚急而私贩益多,商算甚重而岁额反耗。公至,弛禁薄征而旧弊顿革,课入大增。”(朱熹:《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卷93《运判宋公墓志铭》,第4299页)朱熹绍熙间知漳州,上章请求罢“州县所认折茶钱”。(朱熹:《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卷19《乞蠲减漳州上供经总制额等钱状》,第870页)李椿请“损其直”,宋若水“弛禁薄征”与朱熹请罢“州县所认折茶钱”,都是要减轻农民负担,实施仁政。

3、絜矩思想。宋代茶法之弊,集中在茶禁太严与茶税太重。“论者皆谓宜弛禁便”,但终是兴多废少。“茶、盐,民所食,而强设法以禁之,致犯者众。顾经费尚广,未能弛禁尔!”(脱脱等:《宋史》卷184,第4494页)宋仁宗道明其中根结所在。在《大学》里,有一个关键词“絜矩”。有人问:“絜矩一条,此是上下四方度量,而知民之好恶否?”朱熹回答说:“知在前面,这处是推。‘老老而民兴孝,长长而民兴弟,恤孤而民不倍’,这处便已知民之好恶与己之好恶相似。‘是以君子有絜矩之道’,便推将去,紧要在‘毋以’字上。”朱熹解释说:“兴,谓兴起其善心;遂,谓成遂其事。”接着说:“为国,絜矩之大者又在于财用,所以后面只管说财。如今茶盐之禁,乃是人生日用之常,却反禁之,这个都是不能絜矩。”(黎靖德:《朱子语类》卷16,第362页)朱熹认为茶禁是中央政府专政制度的产物,有悖人民意志。朱熹批评治国偏离民本思想,政府过度侵占民众利益,只顾聚敛财物,才会导致社会不得安宁,要求国家把富民作为施政最优先的目标,围绕国计民生问题,审视既往政策“不能絜矩”,并做修正,以顺民心。

[更多]武夷资讯
[更多]专题报道
[更多]一带一路
[更多]清新武夷
[更多]魅力武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