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dddd
当前位置:首页 > 媒体看武夷>
20多年,在感动与被感动中前行
2018-11-09 08:58:55  来源:福建日报  责任编辑:王俊杰  

张珍秀是武夷山市洋庄老区学校大安小学教师。1996年以来,她义务承担起闽北红色首府陈列馆的讲解任务,她边讲解边整理史料,编辑出版28.5万字的乡土资料《闽北红色首府——大安》。她坚持红色文化的课题研究,推动红色文化进课堂,开设“红色文化,薪火相传”讲座38场;她培训“红色之旅”讲解员,担任志愿辅导员,义务讲解超过2000次(场),听众超过5万人次。


有感于张珍秀的突出贡献,福建省委党史研究室原主任逄立左说:“我们早已把张珍秀老师视为党史工作者队伍中的一员。”


20多年来,是什么精神力量支撑她风雨无阻?这其中有着别人难以理解的红色情愫。张珍秀说:“义务讲解革命史,是我的一种兴趣和爱好,也是一份责任和义务。我是在感动和被感动中前行的。”


“累并快乐着”是张珍秀的人生写照,她是乡村小学老师,被评为省优秀共产党员、身边好人、南平市“廖俊波式好党员”,并当选福建省第十次党代会代表、省第十二次妇代会代表。


“感动与被感动,让我难舍红色情缘”


10月31日下午,闽北红色首府陈列馆迎来又一批参访者,他们是参加全省健康休养活动的公安民警,还有90岁高龄的原福建省委保健医生张琴。讲解员张珍秀既介绍革命史实,又穿插自己的研究心得与革命遗址见闻,整个讲解过程声情并茂,充满激情,大家深受感动。


团体活动结束后,参加过淮海战役的张琴老人还很激动,又找到张珍秀说:“我亲历过战争,懂得战争的残酷,你这么用心用情地讲解革命先烈与战斗英雄,让我很欣慰,非常感谢!”张琴老人指着陈列馆里的罗炳辉照片说:“他是我的结婚批准人。”两人越聊越激动,并在罗炳辉事迹简介下合影留念。


像这样感动与被感动的场景,在张珍秀的脑海里还珍藏着许多。


2004年,有五位离退休老干部参访大安,即将离开时对张珍秀说:“你是在替烈士说话,你一定要坚持下去,不能离开。”


2011年,原闽北分区委书记黄道烈士的小儿子、82岁的黄知琛老人带领江西省知名书画家来大安采风,连声对她的真情讲解表示感谢。


无数赞扬与肯定,让张珍秀很有成就感,使她看到自己的劳动对于亲历过战争的老人或烈士的子女来说是一种告慰。


在大安采访时,记者被张珍秀所讲述的历史感动的同时,也被她坚持义务讲解的无私奉献精神所感动。


张珍秀说:“感动与被感动,让我难舍红色情缘,我是被那些革命历史所感动,被红土地上热情而善良的村民所感动,同时也常常被许多参访者的精神境界所感动,所以无法停下自己探索和传播红色文化的脚步。”


爱上红色文化始于1996年。那年,张珍秀参与主持大安村“庆祝五四青年节”的活动。见她口齿伶俐,村党支部书记高昌宝就请她义务承担起闽北红色首府陈列馆的讲解任务。张珍秀欣然接受,从此走上了宣传武夷山革命史的红色征途。


由于常年紧张与劳累,张珍秀患上高血压,有一次因为过度疲劳,突然晕倒,头撞到了墙上,脸上缝了好几针,但张珍秀说:“我们的革命先辈和先烈们,为了心中的信念不惜牺牲自己的青春、热血,甚至是生命。我作为一名老区学校的党员教师,有责任和义务去传承、发扬这种红色精神,去传递一份社会正能量。”


“研究史料与探访实地,让我爱上红土地”


武夷山市(原崇安县)是著名革命老区、原中央苏区县,大安是闽北革命根据地一颗璀璨的明珠。无产阶级革命家方志敏、黄道等曾在这里留下了光辉的革命足迹;骁勇善战的红军将领黄立贵、饶守坤、陈仁洪等在这里指挥了著名的经典战例。大安也是毛泽东主席赞扬的“方志敏式的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被誉为闽北苏区“红色首府”。


闽北红色文化资源丰富。为了更深刻地认识革命史,张珍秀花费大量业余时间研究整理史料,访问“革命五老”,并实地寻访革命遗迹。


春去秋来,“革命五老”越来越少,但他们脑海里的红色记忆珍藏在了张珍秀的本子上。2010年,张珍秀协助党史部门开展普查工作,将武夷山市洋庄乡革命遗迹从40多处增加到70多处。


2015年10月,张珍秀编辑出版了28.5万字的乡土资料《闽北红色首府——大安》,并将书籍以赠送的方式,送给需要的读者。


从2017年6月开始,张珍秀和一群热爱红色文化的朋友们建了一个名为“追寻红色记忆”群。从此,这个群里的成员,只要条件允许,便会以费用AA制的形式,追寻他们没有走过的红色遗迹。凭着对传递红色文化的一腔热情,张珍秀与群友们已经走遍大半个闽北。


这个群友中,有作家、档案馆员、原老区办的工作人员、红色讲解员、红土地上的村支部书记等,他们重走红军或游击队走过的崎岖山路,用自己的方式去追寻红色遗迹,去宣传红色文化。


张珍秀走访革命老区基点村,每到一处都得到村民们的热情接待和帮助。有一次,张珍秀与群友们一起去探访张山头红军医院遗(旧)址。刚进到村子,一位叫张牵英的阿姨竟然在家门口放了三脸盆水,每个脸盆里放着三条新毛巾,旁边还提了两桶水放着。打水给客人洗脸,这是当地迎接客人的最高礼节。


张珍秀说:“研究史料与探访实地,让我爱上红土地!特别是体验老区人民对红色革命的深情厚谊,更让我感到宣传红色文化的重要性。我要引导更多的人到老区旅游,催旺人气助力老区发展。”


“知家乡爱家乡,让学生们爱上红色文化”


在和张珍秀交谈中,“大安孩子”是她提到最多的字眼,在她看来,传播红色文化很重要,但教书育人是她的本职工作。20多年来投身公益事业,让她见识更广、视野更开阔,讲课也因此更生动活泼,传授给学生的东西也更多。


张珍秀是农家女,小学一到四年级在单人校里就读,三年半里换了6位老师,这所单人校没有上作文课。当张珍秀到大安完小读五年级时,每次作文本发下来都有大大的“重写”两个字,张珍秀因此信心受挫,于是就逃学回家务农,跟随父母上山下地。在经历风吹日晒雨淋之后,她又回心转意想上学,于是新学年重返校园复读五年级。通过老师的循循善诱和自己的刻苦努力,张珍秀掌握了写作技巧,作文越写越好。


正因自身的特殊经历,使张珍秀明白只要引导得当,没有哪个学生是教不好的。在她任教的学校,每次刚接手的班级总会有几个不喜欢做作业、不背书的学生。张珍秀就征得家长同意,课后把学生留在学校,免费个别辅导,然后送学生回家,这种做法不仅帮助学生改掉了坏毛病,还提高了成绩。


张珍秀扎根乡村讲台29年,语文、数学、英语都能教,因为自己对红色文化的深刻领悟,语文课教得更富有激情。2013年开始,她在校园中开展“知我家乡、爱我家乡”教育,将武夷山革命史引入“地方教材”课堂。


2015年5月到现在,张珍秀以武夷山市关工委报告团成员的身份,到全市31所城乡中小学,开设“红色文化,薪火相传”讲座38场。


“我给学生们讲述自己家乡曾经发生的英雄故事,让学生们知家乡爱家乡,爱上红色文化,学会感恩,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从而激发出昂扬精神。” 张珍秀说。(黄雪梅)

[更多]武夷资讯
[更多]专题报道
[更多]一带一路
[更多]清新武夷
[更多]魅力武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