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dddd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武夷
半亩方塘活水来(下)
2018-07-17 09:39:35  来源:武夷山新闻网  责任编辑:王俊杰  

五夫也是一个祠堂博物馆,保存古家祠建筑十余处,均为国家级重点保护文物,比如刘氏家祠、彭氏家祠、王氏家祠、詹氏家祠、江氏家祠等。粉墙灰瓦,砖雕、木雕、石雕各种民间工匠技艺集中体现,朴素淡雅,又不乏精致,那些图案结构都蕴含着儒家伦理涵义。

刘氏宗祠位于兴贤古街中段,在五夫的祠堂中最具代表性,文化品味十足,众多的柱联将刘氏源流支脉、祖功宗德、子孝先贤清晰展示。宋代五夫刘氏家族有“三忠一文”之誉。宋孝宗皇帝御赐的匾额“旌忠褒节”在大堂正厅高悬,左右门庑还悬挂孝宗御书的“精忠望族”“理学名家”,三块御赐匾额,褒扬着刘氏家族先贤忠良的显赫功业。

刘氏是五夫镇第一大姓,刘氏家祠建于宋建炎四年(1130),初祠址在府前村,与屏山书院并列。朱熹与刘氏的渊源深厚,既是刘氏的养子,又是刘氏女婿,他曾为刘氏家族书写“两汉帝王胄,三刘文献家”“八闽上郡先贤地,千古忠良宰相家”两幅对联。三进建筑均为徽派牌坊式门楼,富丽堂皇。三叠式牌门顶檐下,竖坊额青石篆刻“宋儒”,横刻“刘氏家祠”,字体苍劲凝重,那些石柱与竖砖上精细地雕刻着山水花草、人物瑞兽,门当上雕刻的莲花凸显着精致与高洁。天井正中辟为直通厅堂的步道,两边是庑廊,左庑墙中悬刘氏《家训》《族规》内容精彩,告诫族人当崇善抑恶,对族人具有约束力。祠堂元初毁于兵燹,清光绪六年(1880)迁移至兴贤古街。

在刘氏宗祠刘珙的画像前,我眼前的镜头突然切换到几千里之外的长沙,岳麓山下的千年庭院岳麓书院。岳麓书院内有座六君子堂,始建明嘉靖五年(1526),清嘉庆十七年(1812)重建,所祭祀的六位有功的先儒,其中就有朱熹的同舍刘珙。刘珙乾道元年(1165)出任湖南安抚使,当时岳麓书院被金兵所毁已有34年,他进行了重建,并聘请张栻为主教。朱熹到岳麓书院会讲,与张栻有关,其实也与在五夫的同窗兄弟刘珙相关,刘珙到任湖南的第二年曾给朱熹发出讲学邀请。只是,乾道三年(1167)八月,朱熹自福建至岳麓书院时,刘珙已经调离了。朱熹在岳麓书院与张栻论学,史称“朱张会讲”,停留两月,听讲者多达千人,手书“忠孝廉节”“道中庸”,并与张栻互赠诗歌。“朱张会讲”,成为名动一时的学术盛事。

朱熹与湖湘学派更深入的碰撞,是与胡宏的高足张栻的这种交谊。因为有胡宪把在逃禅归儒后困学彷徨的朱熹领到了湖湘派的大门口,当他的几位老师相继去世后,他遇上湖湘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其年龄相近的张栻后,两人立马相见恨晚,书信频传,切磋研讨,演绎出思想史、书院史上一段著名的学术盛会朱张岳麓会讲,并成为莫逆之交,将湖湘学与闽学在南宋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峰。

刘氏宗祠中有副对联 “白水家声远,屏山世泽长”, 其中“屏山”是指朱熹的老师刘子翚,“白水”是指刘勉之,另一位对朱熹影响深远的老师。刘勉之号草堂,学界称之为白水先生。他曾游太学,当时权臣蔡京严禁元祐书,程颐程颢的学术不能传播,他“阴访伊洛程氏之书,藏于箧底,深夜下帷燃膏,潜钞而默诵之”。他离开太学归隐后,又拜程颐程颢的高足杨时为师,回到五夫里,在白水鹅子峰上筑草堂,耕读自给,常常与胡宪、刘子翚一起讲学论道。朱熹常常前往刘勉之的草堂问学求教。白水先生非常赏识朱熹这个勤勉聪慧的后生,后来将爱女刘清四婚配予朱熹。朱熹也有文字称颂恩师兼岳父“随材施教,娓娓无倦色,自壮至老如意日也”。

[更多]武夷资讯
[更多]专题报道
[更多]一带一路
[更多]清新武夷
[更多]魅力武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