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dddd
当前位置:首页 > 魅力武夷>
观山思古在武夷
2018-10-09 08:46:35  来源:检察日报  责任编辑:王俊杰  

柳永是北宋词坛高手,武夷山是他的出生地。到武夷山不去见见“柳永”,肯定会留下遗憾。于是,在同行的人们拜谒“朱熹”的路上,我独自拐弯,走进了柳永纪念馆。


这是一尊大理石雕像:风尘仆仆的柳永刚刚步出家门。


柳永要去哪里?他一生颠沛流离,居无定所,不是自谓“流浪词人”吗?难道那尘世的风风雨雨并未使他疲惫,依然眷恋着家外的万千风景?


武夷山碧水丹山,人杰地灵,曾经孕育生成了许多动人的故事和传说。历代达官来这里印下过足迹,无数文人到此地留下了墨宝。然而,那个适应着当时都市的繁荣和小市民的需要,突破了小令的局限,继承了唐代民间乐曲传统,发展了唐代民间慢词,开疆拓土,从而奠写了宋词昌盛基础的柳永呢?在这里,除了这座新建的“柳永纪念馆”,再没有关于他的任何一点踪迹。


不用了,只留下那么多优秀作品就够了。历朝历代,不是有很多权贵企图自己不朽吗?他们这里题字,那里竖碑,但真正留在人们心里的又有几多呢!然而柳永:“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当今能识几个字的,谁不记得他的这一名句。


公元987年,柳永出生在武夷山(当时叫崇安),幼年便跟随做官的亲人远去了宋都开封,从此再没有回归过故里。


柳永有一首叫作《鹤冲天》的词,其中有这样一句:“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关于这首词产生的背景,民间有这样的传说:柳永所处的时代,是北宋王朝经济发展的最高峰。为了迎合小市民的心理,博取歌妓们的资助,他写的词有些的确是无聊之作,因市井流行,一直传到了宫廷内,连仁宗皇帝都知道他的名字。柳永家族几代为官,柳永也是想做官的,大约30岁时,他去应进士试,考中,但到发榜时,皇帝却把他革掉了,说:“此人风前月下,好去浅斟低唱,何用浮名?且填词去!”


柳永做官的愿望破灭了,从此就让自己的生命动力转移到了“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以结交青楼的红颜知己为人生慰藉,把为歌女填词作为流浪生活中的一种职业。毋庸置疑,在他写下的无数庸俗的文字的同时,其中也不乏大量脍炙人口的名章佳句。如,“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等等。写伤离怨别之情,诉相思怀念之苦,叹人生失志之悻,都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宣泄。


当然,柳永的才气除受到皇帝亵渎,其后来的一些风流韵事也曾被同代以至后来的一些文人墨客所斥责,尽管他们并不否定柳永对宋词写作手法的贡献之大。据说苏轼就很看不起柳永,但当读到《八声甘州》中的“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的句子时,也不由发出了“此语于诗句不减唐人高处”的赞叹。


柳永出身宦门,是富家子弟,但他对劳动人民的疾苦是怀有一定同情心的。已经不太想当官的柳永快五十岁时,又当了一个管盐的小官,他曾写过一首名为《鬻海歌》的诗:“鬻海之民何所营?妇无蚕织夫无耕。衣食之原太寥落,牢盆鬻就汝轮征。”在诗中,柳永具体述说了盐民们十分艰苦的制盐过程,以及如何受地主、官僚和奸商的欺诈、剥削的不幸遭遇后,接着便愤怒地控诉:“周而复始无休息,官租未了私租逼,驱妻逐子课工程,虽作人形但菜色。”


这是一首很难得的诗,足以反映他同情劳动人民,痛恨官府奸商,“洞悉民疾,实仁人之言”,富于人民性的思想感情。


柳永走了。望着他栉风沐雨的背影,我情不自禁地感叹——假如柳永在见到皇帝时会讨好权贵,也能“云想衣裳花想容”地来一番曲意逢迎……假如柳永试进被革名后,不灰心,不泄气,能洗心革面,不自毁“长城”……


凭他的才气,凭他的坦诚,凭他的良知……然而,命运只给柳永做了一种安排:他穷困潦倒,死在了一座寺院里,连棺材都买不起,是众歌妓闻讯后,集资安葬了他。


这就是他——一个才华横溢而不得志的柳永;一个四处流浪、几乎乞讨为生的柳永;一个为宋词昌盛作出了巨大贡献的柳永;一个令人钦敬又使人惋惜的柳永;一个被后人争议着的柳永……(张庆和)

[更多]武夷资讯
[更多]专题报道
[更多]一带一路
[更多]清新武夷
[更多]魅力武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