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dddd
当前位置:首页 > 南平新闻>
从“黄泥坑”到“黄金坑”的嬗变
2019-05-10 09:13:04  来源:闽北日报  责任编辑:王俊杰  


曾参与研制第一泡“金骏眉”的坳头村老支书郑承根算了一笔账:坳头村115户农户种植茶叶2800多亩,每户均收入12万元,最高的农户仅茶叶一项收入可达30万元。


好生态培育出好茶叶,好生态还孕育出品质优良的大米。


黄坑镇古称唐石里,南宋景定元年(1260年),在唐石里发现一本十五穗的水稻,宋理宗下诏将建阳县改名为嘉禾县,唐石里更名为嘉禾里。这里出产的大米颗粒饱满,晶莹剔透,做成米饭清香四溢,松软可口。


记者见到雷炳华的时候,这个46岁的中年汉子正在忙着联系采购鱼苗、鸭苗。“去年,我的‘稻-鸭-鱼’共生模式初获成功。今年计划再在稻田里放养150公斤鲤鱼苗和3000多只鸭子。”


雷炳华是建阳区的种粮大户之一,承包和流转了近千亩的耕地种植水稻。去年,他干出了一桩让乡亲们傻眼的“蠢事”:在集中连片的山垄田里种植了200亩水稻,既不打农药,又不施化肥,只是养几只鸭子在田间管事。


雷炳华有自己的盘算:利用大自然赐给黄坑的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通过改良土壤,恢复传统耕种模式,生产优质绿色稻米,正是迎合市场需求的农业供给侧改革,可实现在“种得好”基础上实现“卖得好”。

1  2  3  4  5  6  


[更多]武夷资讯
[更多]专题报道
[更多]一带一路
[更多]清新武夷
[更多]魅力武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