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dddd
当前位置:首页 > 南平新闻>
从“黄泥坑”到“黄金坑”的嬗变
2019-05-10 09:13:04  来源:闽北日报  责任编辑:王俊杰  


雷炳华的“鸭-稻、鱼-稻”共生模式,在瞄准“绿色”二字下足了功夫:在防虫治病上,他在田埂上种植具有驱虫诱虫功能的香根草、波斯菊、青豆等植物,同时安装太阳能灭虫灯进行物理灭杀,分阶段喷施生物酵素,增强水稻的抗病能力;在施肥上,化肥施用量直降五分之四,改施生物有机肥,种植紫云英、油菜等作物沤制绿肥,增加土壤有机质,从而有效提高地力;每亩田间饲养5斤鱼苗、20多只土鸭,打造“除草-灭虫-鸭(鱼)粪肥田-稻壮鸭(鱼)肥”的良性共生系统。


“鸭稻共生模式,每亩要增加生产成本500元,稻谷产量却要比常规种植减少约三分之一。”雷炳华把收获的8万公斤有机稻谷,加工成小包装大米,一经面市,虽然每公斤卖到了20元,甚至50元,却广受机关、学校和白领们的欢迎,上海、福州、厦门等地的订单络绎不绝。


看到传统有机种粮有销路、有赚头,一些农户从怀疑、观望到要求合作。今年春,黄坑镇过去无人问津的山垄田格外走俏,“生态米”种植风靡各村。


从“砍树”到“看树” 不卖木材卖“风景”


黄坑境内山峦叠嶂,沟谷错落,竹木竞翠,被誉为“昆虫世界”“蛇类王国”“鸟类天堂”。


位于黄坑镇后塘村大林谷的朱熹墓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朱子乃一代理学大师,影响深远广博,有“春秋出孔丘,南宋有朱熹”之说,亦即“北孔南朱”之誉。


此外,黄坑镇还拥有“九天飞瀑”雷公口水库、太子岭明代石拱桥、“武夷天池”五福洋水库等众多的自然、人文景观。


如何让黄坑丰富的旅游资源走出深山峡谷?近年来,该镇在旅游规划、景点开发、宣传推介等方面新招迭出:在闽北第一个实施镇区主街道“白改黑”工程,使之成为一条集购物、餐饮、休闲、娱乐等为一体的休闲街区;建起了嘉禾音乐喷泉广场、朱子文化公园、集镇防洪堤休闲健身步道、集镇夜景工程、美丽乡村建设……黄坑镇由此先后荣获了“福建省乡村旅游休闲集镇”、“国家3A级旅游景区”称号。

1  2  3  4  5  6  


[更多]武夷资讯
[更多]专题报道
[更多]一带一路
[更多]清新武夷
[更多]魅力武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