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dddd
当前位置:首页 > 朱子之路>
朱子思想的历史定位和影响
2018-12-06 10:05:33  来源:武夷微发布  责任编辑:王俊杰  


(二)朱子的学术成就


朱熹的学术成就是非常突出的,比如在易学方面,他著有《周易本义》《易学启蒙》;在文学方面,他撰有《诗集传》《楚辞集注》《韩文考异》;在礼学方面有《家礼》《仪礼经传通解》;在史学方面,朱熹很早就写了《资治通鉴纲目》;另外,他还指导学生注解《尚书》。特别是,他合刊了《论语》《孟子》《大学》《中庸》,称为《四书章句集注》,前两部书是集注,后两部是章句。除此之外,他还写了《四书或问》。此后,《四书》的经典地位甚至超越了《五经》。元代时,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成为科举考试的教科书,这也确立了他在中国教育史和思想史上的地位。总之,朱熹在这些方面的成就是巨大的。


(三)朱子的学术思想


我们知道,《大学》是孔门后学的重要文献之一,其中提到的“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三纲领,和“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八条目,朱熹最重视的就是格物致知。


朱子是怎么理解格物的呢?他认为,格物就是“即物穷理”,要了解事物的道理,必须在事物本身上穷理。这主要是针对佛教。朱子认为佛教也讲了很多理,但佛教的穷理脱离了人伦和万事万物,脱离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即物穷理就将儒家与佛教在学术方向上区别开了。


格物穷理的主要途径,朱子认为就是多读书,多了解事物。关于这一点,朱熹曾和陆九渊在江西鹅湖寺有一次辩论,史称“鹅湖之辩”。他们争论的焦点是,朱熹强调要教人广泛读书来考察事物之理,强调这是儒者治学的基本方法;而陆九渊则主张反求内心,不重视读书。这样比较起来,朱熹的主张是一种重视知识和学习的理性主义的方法。


(四)教育兴学


朱熹一生特别注意兴学,到一个地方,一定要办新的学校。比如到南康就重建了白鹿洞书院,亲自制定了白鹿洞书院的学规。这不仅是中国书院史上的一件大事,就是在整个东亚的教育史上,都是一个具有重大标志性意义的事件。学规在韩国、日本都有很大的影响。朱子65岁的时候又修复了岳麓书院,亲自到书院讲学,而且让岳麓书院以白鹿洞书院的学规为学规。


朱子讲学强调理性本体、理性人性、理性方法,这使得理性主义成为后来中国思想的主流,对中国文化、中国精神产生了巨大影响,而且对中国文化和东亚文化顺利学习近代科学也起到了积极作用。(陈来)

1  2  3  


[更多]武夷资讯
[更多]专题报道
[更多]一带一路
[更多]清新武夷
[更多]魅力武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