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dddd
当前位置:首页 > 南平新闻>
大棚里边“春意浓”
2024-02-21 08:58:29  来源:闽北日报  责任编辑:王俊杰  

早春时节,走进位于武夷山市上梅乡省级农民创业园的蔬菜种植基地,只见连片的蔬菜大棚整齐排列,大棚内“春意盎然”,各类蔬菜水灵鲜嫩、长势喜人,一片蓬勃生机。

走进大棚,蔬菜和泥土的清香扑面而来,“新农人”杨飞和雇请的村民正忙着收割地里的绿叶蔬菜。杨飞是武夷山塔顶山农产品开发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今年34岁,是一名90后“新农人”。2017年在外漂泊的他,回到家乡,开始从事着与父辈们相似却又截然不同的工作。问他为啥,杨飞笑道:“科技种菜,越种越甜。”

与传统的菜棚不同,杨飞的高标准智能温室空间高挑。夏天,电动遮阳膜挡住炙热的阳光,让工人和蔬菜不被炙烤;风机和水帘调节大棚温度和湿度,使瓜果蔬菜得到适宜的温湿度;在自动喷淋设备的帮助下,可以精准调控浇水、施肥……

在科技的加持下,种菜变轻松了,产量、品质却有了提升。杨飞介绍,他们按照规模化、产业化、标准化的发展要求,采取“传统+现代”的模式建设高标准智能温室120亩,并投入大量现代化机械设备,使大棚的育苗播种、控温控湿、生物太阳能防治病害等方面实现了全程自动化,让温室大棚变成更加高效的植物工厂,农业资源利用效率和蔬菜品质均得到提升。

说话间,杨飞带着记者来到育苗中心大棚。只见工人将泥土和育苗盘放入机器后,自动化育苗生产线有序运转,点穴、播种、覆土等工序一气呵成,很快机器的另一端,一盘盘播种好的苗盘就源源不断地出来了。

“使用育苗自动化生产线,3名工人每天可完成15到20万株蔬菜苗播种,大大减少劳动力成本,提高育苗效率。”杨飞说,相较传统育苗方式,基地利用大棚和技术优势,高标准开展集中育苗工作,不仅能根据不同类型的种苗及生长阶段,调节棚内的温度和湿度,保证出苗率和减少病虫害发生,提高苗的品质。同时,基地还为周边种植户提供技术支持,为当地蔬菜丰产和菜农增收提供了强有力支撑。

不仅如此,蔬菜基地人手需求较大,也带动农民就近务工,促进农民增收致富。杨飞说:“基地长期用工约10人,蔬菜采收高峰期时需60多人,根据不同的工种工资一天120到400元不等。来做工的村民可以一边做工挣钱,一边学习科学的种植技术,回家也利用自家的土地种植和管理。”

“闲了我就来这边大棚干活,工作就是除草、摘菜等,来去方便,又能工作赚钱又能照顾老人和小孩儿,这不是一举两得的事儿嘛。”村民沈从英一脸满足,她家就住在基地附近,土地租给合作社,既有地租钱,在这里打工也有工资,能挣双份的钱。

如今,在上梅乡省级农民创业园里,一座座现代化温室大棚,成为农民群众增产增收的“聚宝棚”;一茬茬新鲜的辣椒、西红柿、食用菌等蔬菜,装满农民的“钱袋子”。(林李冰 吴婷悦)

相关阅读
    [更多]武夷资讯
    [更多]专题报道
    [更多]一带一路
    [更多]清新武夷
    [更多]魅力武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