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dddd
当前位置:首页 > 朱子之路
才华横溢话阮逸
2017-07-03 09:56:23  来源:闽北日报  责任编辑:王俊杰  

阮逸,字天隐,建阳书坊人,北宋天圣五年(1027)进士。

庆历三年(1043)五月二十一日,仁宗下诏在武成王庙设立武学,这是自从武举开设以来中国历史上第一所朝廷创办的军事学校。太常丞阮逸被任命为武学教授。不仅如此,任武学教授之前,阮逸精通音律的名声早已上达天听。景祐二年(1035)七月,杭州知州郑向向仁宗进言说“镇东节度推官阮逸颇通音律”,并献上阮逸撰著的《乐论》12篇和确定音律的13支律管。仁宗下诏,让阮逸到京城来。

学得文武艺,货与帝王家。阮逸进京,并于康定元年(1040)献上《钟律制议》并《图》3卷,仁宗很欣赏,送秘阁收藏。

经过这两次的铺垫,阮逸最终隆重登场,改变整个大宋王朝的音乐系统。

宋朝的音乐,从建隆年到崇宁年,共发生六次变革。第三次变革的主角是阮逸。皇祐五年(1053)六月,仁宗诏令侍从、礼官参考确定声律。监总大乐局感觉到人力资源不足,奏请阮逸、胡瑗到修制局共同制造钟、磬,制定音律。阮逸根据《周礼》和历代的史志,确立规格,将先前的雅乐下调一个声律。他们铸出的钟、磬乐声和谐。阮逸的音乐在祭祀和朝会的大型而庄严的场合演奏开来,曲名《大安》。于是,皇祐年间(1049-1053)的音乐被称为阮逸乐,宋王朝迎来了阮逸乐的时代。

阮逸、胡瑗在皇祐年间完成音乐声律的确定后,将各种乐器如钟、磬、鼓、鼎、鸾刀的制作规格绘制成图形,具体标明尺寸大小。这本书成了音乐史上重要的一部著作——《皇祐新乐图记》。此书进献后,仁宗下旨——颁之天下,藏之名山。直到南宋,朱子还对仁宗的圣明念念不忘。朱子对学生说:“仁宗以胡安定、阮逸乐书令天下名山藏之、意思甚好。”朱子对阮逸的肯定和阮逸的儒学修为是分不开的,阮逸说的“德合于天而心复于性是谓知命”与朱子的“理”“性”“心”的理论归于一致。

阮逸乐后,宋代的音乐还经历了三次变革。其一:元丰年间出现杨杰、刘几乐,但杨、刘二人制定的音乐整合了郑、魏一带的靡靡之音,与庙堂之气相悖。其二:元祐年间的范镇乐。其三、徽宗的大晟乐。徽宗是一位艺术家,积极创制新乐,重新定律,铸造帝鼐、景钟,音乐制成后,徽宗赐名《大晟》。南宋后主要沿用北宋旧乐,未曾更改。

在科举的武学史上,阮逸留下一道深深的划痕,他著兵书《李卫公问对》;在大宋的音乐史上,阮逸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他著《乐论》《钟律制议》《皇祐新乐图记》;《皇祐新乐图记》至今还是音乐史上的重要著作。

阮逸精通乐律,书香门第,他的女儿也是文采风流,史载,“阮逸之女,工于文词”。阮逸的女儿不知是何芳名,于是,词史上就称阮逸女。阮逸女在中国词学史上有留下惟一一篇词作《花心动·春词》:

仙苑春浓,小桃开,枝枝已堪攀折。乍雨乍晴,轻暖轻寒,渐近赏花时节。柳摇台榭东风软,帘栊静、幽禽调舌。断魂远、闲寻翠径,顿成愁结。 此恨无人共说。还立尽黄昏,寸心空切。强整绣衾,独掩朱扉,簟枕为谁铺设。夜长更漏传声远,纱窗映、银缸明灭。梦回处,梅梢半笼淡月。

由此放大考察半径,与阮逸同时代的柳永开创了婉约派。柳永的词声律谐美严整,特别适于歌唱。柳永是一位声律高手。阮逸之后,南平的藏春先生吴仪曾应诏入京,到大晟府,与周邦彦一起审验音律,吴仪因此被世人称为审律先生。后为,建阳的蔡元定撰《律吕新书》,首次提出了十八律的理论,在音乐史上有重要影响……阮逸的乐学、武学成就,宋代闽北乐律的整体水平,都达到了那个时代的高峰,这确实很值得闽北人自豪。

相关阅读
[更多]武夷资讯
[更多]专题报道
[更多]一带一路
[更多]清新武夷
[更多]魅力武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