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dddd
当前位置:首页 > 国际国内
建筑工地招不来年轻人 新生代农民工谈三大原因
2018-05-10 09:58:21  来源:工人日报  责任编辑:王林强  

“招不来徒弟,几十年的手艺都传不下去。现在,很多建筑工地都面临招不来年轻人的情况。”4月27日,中铁九局四公司香湖盛景苑项目瓦工李海峰说起建筑行业招不来年轻人时,这位已有36年从业经验的“老建筑人”显得忧心忡忡。

据《2017年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显示,2017年建筑业农民工平均工资3918元,高出全行业平均工资的12.4%。然而,从事建筑业的农民工为5415万人,比上年减少了135万人。工资高,年轻人为何还不愿意干?4月18日~4月27日,《工人日报》记者带着这个疑问到沈阳市雅居乐花园、中海城、荣盛盛京绿洲等17家建筑工地进行了走访。

“在工地上,年轻人特指40岁左右的”

4月27日,在香湖盛景苑项目工地上,53岁的李海峰等五名抹灰工正在将已灌注完的混凝土抹平。泥点子迸溅到工装、脸上,鞋面已经没入泥中。不一会儿,李海峰就满脸通红,喘着粗气。“这种卖体力的活儿,现在基本都是四五十岁的人在干。”

说起工地上对于年轻人的界定,“现在,在我们工地上,年轻人特指40岁左右的。”香湖三期一工区项目经理部党支部书记勾林介绍说,他目前负责的工地上一共有200多名工人,只有10多名“80后”,最年轻的也已经36岁了。

事实上,这个情况在建筑工地上并非个例,《工人日报》记者走访的17家建筑工地,无一例外都出现了工人年龄偏大的现象。中建二局东北分公司党委副书记李兵告诉记者:“我们公司在全国共有67个施工项目,在册农民工12589人,‘4050’农民工占了近六成。”

还有两年就要退休的李海峰,老家在辽宁北票市二道沟村,父亲是村里的瓦匠。17岁他就跟着父亲学,打的第一份工就是在工地。30多年来,他辗转于辽宁阜新、丹东等地的20多个工地,跟了六七个师傅。

他告诉《工人日报》记者,建筑工属于比较特殊的工种,技术含量高。“比如操作工艺、施工计算、机械作业等,没有接受过严格培训和丰富的实践经验,根本无法达标。”李海峰说,自己当年不知道经历了多少磨炼,吃了多少苦,才攒下现在的一身手艺。“可惜现在年轻人没人愿意学,传不下去,都白费了。”

说起没徒弟的遗憾,和他在同一工地干活的木工李致富深有感触。李致富说,30多年前,铁岭市昌图县太平镇牛庄村、二台子村、六家子庙村三个村子,有60多名年轻人和他一起出来做工,分别学了木工、瓦工和油漆工等手艺。这么多年下来,还有40多人留在这个行业。这些人最大的已经有67岁。“让我们遗憾的是,练了这么多年的手艺,真的就传不下去了吗?”

“木匠学徒月薪3500元,一年后6000元,勤快一点的可以拿到1万多元,真想不明白年轻人为啥就不愿意干。”李致富说,现如今,建筑工的工作条件和生活环境都有了很大改善。加上生产工具科技化程度不断提升,体力劳动减轻不少。“但年轻人似乎对这些都不感兴趣。”

[更多]武夷资讯
[更多]专题报道
[更多]一带一路
[更多]清新武夷
[更多]魅力武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