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dddd
当前位置:首页 > 朱子之路
青年时期的朱熹
2018-07-20 08:57:32  来源:武夷山新闻网  责任编辑:王俊杰  

潭溪悟道

朱子回到五夫,专心致志钻研儒学。期间,朝廷多次任命派遣,但朱子无意做官,并于绍兴二十八年(1158)向朝廷请祠。

朱子深感君主心术正与不正,直接关系到国家兴衰存亡。朱子认为,儒家经典是治世之书,有明学术、正人心、拨乱反正之功。但是,自孔孟之后,儒道不明,于是他仿效孔子,一边读书讲学,一边著述见志,并确定了以《论语》《孟子》《大学》《中庸》为重点,开始构思《四书集注》的创作方向。朱子在对《中庸》深入研读后,结合李侗的教导,对“已发未发”有了领悟。这个“悟”,表明朱子已成为承接“南道”理学精髓的自觉者,又标志着朱子在思想世界上与佛学告别,成为其理学思想发展的重要里程碑。因此,朱子所居住过的地方有潭溪,后人又称之为“潭溪悟道”。朱子对潭溪之畔的紫阳楼一片深情,晚年写下了《怀潭溪旧居》。他在怀念故居的同时,也表现出他这一阶段理学思想的发展、成熟与升华。

朱子既是教育家,也是匡扶济世的实践者。乾道七年(1171),他在五夫创建社仓,开救荒之先河,是古代恤民的一大创举,被誉为“先儒经济盛迹”,在中国荒政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 后来,朱子曾多次被朝廷委派到南康(今江西星子县)、浙东(今江苏镇江)等地办理荒政,用社仓法赈济灾民,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并得到朝廷的认可和后世的效仿。

(摘自《朱子文化简明读本》福建教育出版社 黄靓整理 绘图:顾志珊)

 

[更多]武夷资讯
[更多]专题报道
[更多]一带一路
[更多]清新武夷
[更多]魅力武夷